{{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初次征戰奧運即獲東京奧運64公斤級銅牌的女子舉重選手陳玟卉,於2022年的亞錦賽中受傷陷入低潮,
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調適,終於在今年泰國舉重世界盃重獲佳績,以挺舉141公斤、抓舉+挺舉總和246公斤打破郭婞淳先前的全國紀錄。
雖然2024巴黎奧運因為賽制調整,量級縮減,
陳玟卉只好提升量級轉攻71公斤級的舞台,但他展現出無懼挑戰的決心積極備賽,激勵無數重訓愛好者。
在這次訪談中,我們將深入探討陳玟卉的訓練故事、舉重經歷,以及她對備戰奧運的心得,讓VER粉們在看奧運比賽的同時,也能深入瞭解選手故事,一起為台灣選手加油!
1. 玟卉是怎麼開始接觸舉重的呢?可不可以簡單介紹一下你跟舉重項目結緣的故事?
我本來是田徑鉛球選手,會接觸舉重主要也是因為我當時的田徑教練跟舉重教練是學長學弟的關係,
那時候因為我鉛球推比較遠,教練跟我說重訓有助於鉛球成績的提升,有點連哄帶騙叫我去練重訓,我跟我同學2個人約一約就一起去了。
國二時,因為我的身高在鉛球選手裡不佔優勢,教練就問我要不要轉舉重,因緣際會下就踏入舉重圈。
除了身高,那時候還有一個滿大的考量是為了升學,
因為練舉重就可以進入公立高中就讀,經過我跟家人、同學討論,覺得好像可以,就決定轉舉重試試看!
2. 舉重對你來說的意義是什麼? 是什麼時刻讓你下定決心,把舉重從單純的興趣轉變為職業選擇呢?
一開始舉重的初衷是為了想要順利升學拿到文憑,所以在大學畢業後有種階段性任務完成的感覺。
那陣子讓我得以將「舉重」從不得不完成的「任務」抽離,開始反思「我真的有那麼愛舉重嗎?」、「舉重能帶給我什麼?」
在摸索的過程中,我發掘舉重能讓我獲得在其他領域得不到的成就感,也因此讓我找到持續在舉重舞台奮鬥的動力。
3. 玟卉曾在之前的訪談中提到你曾經陷入低潮期許久,想問後來是因為什麼事情或想法讓你轉念走出低潮的呢?
2022年底我手受傷後陷入一段低潮期,自從東京奧運後,其實我有想過要退休不要繼續練習,曾經想說後續可能會因成績不好而退役,但從來沒有想說會是因為受傷而面臨是否退役的問題,所以那陣子我知道自己狀態很差,幸好後來有慢慢在變好,像是很緩慢在前進,跟著低潮狀態並行的感覺,最主要也是隨著時間流逝讓我將注意力從手傷轉移。
受傷帶給我滿多不一樣的啟發,像我本人是下肢比較弱的人,剛好也透過那段時間加強下肢,可以說是因禍得福帶給我不一樣的力量。而且那時候我還有碩論得完成,所以也算幸運的是手受傷讓我轉而鍛鍊下肢,幫助我獲得強大下肢力量的同時也讓我有時間把碩論寫完,不然平常花費大量時間訓練,訓練完已經筋疲力盡,又要繼續消耗腦力,相對會比較辛苦一點。
4.今年舉重世界盃的挺舉跟總和打破學姊郭婞淳的全國紀錄,玟卉當下是什麼樣的心情呢?
其實我不知道破全國紀錄,也不知道那個紀錄是學姊的,只是141公斤對我來說是一個檻,這次終於被我舉起。
去年我也有挑戰過,那時候就差一點點而已。像今年2月也有比亞錦賽,我也希望能夠挑戰,可是那時候狀態並不好,所以沒有機會碰到這個重量,終於這次可以碰到,覺得機會真的是可遇不可求,我一定要把它拿下!
其實我當下也沒有給自己太多訊息,腦袋是空白的,當我舉起來看到信號燈的時候才意識到「啊!我舉起來了」
真的有種「哇!!我突破了這個檻!」的興奮跟開心。
有些數字門檻,像100公斤,你踩上去就是踩上去了,可是中間的過程會需要經歷很久的訓練與累積,現在回想起來破紀錄的那刻還是會覺得不真實,有時候我在看比賽的時候,看到別人在舉某個重量,會想說「哇~原來這就是我在舉的重量,那我也是滿棒的哈哈哈」。
5. 這次巴黎奧運縮減量級,玟卉從上屆東京奧運的64公斤級,改挑戰71公斤級、杭州亞運更是挑戰了76公斤級,可以跟大家分享當中的困難及選擇量級的考量嗎?
因為國家一個量級只能一個人參加,我的前一個量級礙於名額限制,基本上我們只能往上調量級,加上我的身高的確可能有再往上調量級的空間,所以後來教練就決定我們要往下一個量級前進。
遇到的困難之一像是當我們體重增加通常會有一些體重紅利的部分,會感覺好像力量變很大,可是這股力量卻沒辦法實際上轉變在你的專項運動上,例如:抓舉跟挺舉。打個比方,就好像你錢很多,可是都亂花的感覺,明明應該要是助力的,卻變成阻力。
6. 女子舉重一直是中華隊在奧運奪牌的重點項目,今年再戰奧運與第一次參賽時的心情有什麼不同?
這次有比較多的感慨,因為像上一屆拿到門票後就是很懵懂去拚,其實過程也沒太多感覺,就是拚!
可是這一次因為已經有受傷過,反而過程中的每一刻都變得歷歷在目。
7. 對於想要挑戰舉重的健身朋友,玟卉有什麼建議或技巧分享嗎?
基本上我們不會特別去拿啞鈴,都是直接拿槓鈴做多下多組那種肌肥大的訓練,
不管今天是從什麼運動轉而想要練舉重,最重要的是熱身跟運動後的收操一定要做得足夠,不然很容易遇到疲勞難以恢復,或是容易受傷的問題。
8. 玟卉平常對重訓服飾有什麼要求或偏好?
我喜歡挺一點的衣服,比如說像我身上這件XY-Stretch® 拉格蘭訓練短袖就滿喜歡的,這件就是我現在訓練都有在穿的運動服飾,個人很喜歡他下擺圓弧的設計,比起平口的衣服就是比較修身,我對這件衣服真的是情有獨鍾😍~~
經典版型再進化
合身不緊繃,穿起來3D硬挺
適合重量訓練的拉格蘭袖設計
讓啞鈴肩推等肩部訓練不受限
上衣下擺前後片圓弧延伸設計
視覺上更顯黃金比例,展現都會時尚感
9. 最後,想問玟卉為自己舉重生涯設定的目標與規劃是什麼?可以對支持自己的粉絲說一句話嗎?
第二度站上奧運殿堂,期許自己可以有更不一樣的表現,希望可以穩定發揮。
第一次的奧運是憑著初身之犢不畏虎的衝勁,這中間3年的備戰歷經受傷跟低潮,希望這次挑戰的表現可以更穩定,成績也可以再提升一點點,也希望粉絲可以為我加油,你們的加油是我前進很大的動力!
透過與陳玟卉選手的深入訪談,我們見證了她的積極樂觀和不懈努力。
無論是從低潮中走出,還是面對量級轉換的挑戰,她始終保持韌性、追求卓越。
希望大家在自己的運動旅程中都能跟玟卉一樣,即使處於低潮也能換個方向思考,找到專屬於自己的前進動力和勇氣。
VERVE邀請大家一起為玟卉加油,期待她在巴黎奧運的精彩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