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前資格、準備部分

Q1:Ruei在參加前經歷過什麼樣的訓練過程?

Ruei:首先是最基本的就過去曾在比賽內出現的項目進行模擬訓練。比賽內容不會提早發表,是當天早上現場才公布,過沒多久的熱身時間,然後就進行比賽——沒有人會事先知道要準備什麼。

此外CrossFit Games出題內容完全沒有一定規律,只要有辦法設計出來的挑戰動作,都有可能出現。所以備賽過程必須盡一切的想像空間去設計模擬,盡量做各種自己沒做過的練習,進行所有的訓練模擬。

此外像我本身游泳是弱項,而且比賽都是海泳,所以備賽中滿多針對游泳的,我必須在最短時間內學會在開放水域游泳。

 

Q2:在台灣要達到什麼條件才能參加CrossFit Games?

Ruei:以2019年的話,主要可以這樣分——

  1. The Open(公開賽)的國家冠軍,或是全球前幾強。

  2. Sanctioned Event(分站賽)的第一名,或是第一名已經在Open拿到資格的話,就是第二名獲得資格。

分站賽必須到官方公佈的地點參加,2019年的話全世界總共有15站,亞洲是在上海。它其實就是一場大家都可以參加的比賽,可以大家一起做同一個課表好玩;但對於選手就會是一場重要的比賽。

 

我獲得資格的方式是參加大中華區(台灣、香港、中國)年度的公開賽。

Open為期五週,每週公佈一個項目,公佈時間全球同步,中間會有四到五天的測驗時間給你訓練或做進行測驗,結束測驗也會是在同一時間。

因為你會在自己的國家、場館做測驗,場館本身也要有合格的裁判來幫你檢驗。如果你成績有到國家前幾名,會被要求上傳你的錄影給官方——所以如果你知道自己有機會晉級就必須錄影。錄影的角度、方式也都規定很嚴格,除了動作之外,如果錄影有不符規定就會扣分、調整成績,才做出最後裁決。

 

但規則其實每年一直在改,都必須看當年公布的新規定為準。

 

Ruei在比賽單位提供的訓練場地訓練

比賽前的見聞

Q1:整個比賽為期多久?去之前有要準備什麼嗎(例如交通、住宿是有比賽單位包辦、住選手村,還是都要自己打理)?

Ruei:整個比賽為期一週,因為當年賽制更改成淘汰制,所以愈後面的Event人會愈來愈少。

 

所有費用都是自己處理,但我很幸運有很多人願意幫助我,像是經費方面,我的教練兼老闆和他老婆有幫我設計一款杯套來進行宣傳和募資;另外台北一起做CrossFit的好友Victor教練也有個人贊助我來回機票,也有國外的朋友幫我準備提早到美國的住宿跟訓練等等。另外還有很多人透過不同的方式來幫助我,真的減少了不少的負擔。

 

服裝上其實不太須要準備什麼,因為規定比賽當下必須穿官方發的衣服和鞋子,這些都是賽前報到會拿到的。當時我裝備帶滿齊的,兩三雙鞋子,包含舉重鞋、訓練鞋、拖鞋等。回來時卻帶了快十雙,因為主辦方發了當年的比賽款式,包含舉重鞋、訓練鞋、越野鞋、慢跑鞋等等⋯⋯很多鞋子,所以回來整個行李箱炸開。

 

真的要準備的可能就是要帶去提早訓練的裝備(護腕護膝等),還有像我當時是提早一個多星期去調整時差和適應當地的氣候。大會也有規定你的護腕、護膝上面如果有很明顯的跟贊助商不同的商標字樣,必須要反戴,或是給你一張貼紙要你遮起來。

 

主辦單位發到行李箱炸開的衣服和鞋子

 

Q2:在到了美國,到正式開始之前,有什麼印象深刻的見聞嗎?

Ruei:最大的印象是整個比賽的規模!當時是我第一次參加這麼大型的比賽。在其他國家例如像台灣吧,你可能是在比賽場地才會感覺到那個氛圍,但是在美國那是整個城鎮性的——你可能只是住在附近不一定有在運動,都還是會感受到整個城鎮沈浸在這個比賽氛圍裡面。

 

第二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國外運動的方式。在去比賽城市(麥迪遜市,威斯康辛州)前我是先在芝加哥待了快一星期來適應氣候、調整時差。那邊人滿喜歡早上運動的,像是Box在大清晨五點到八點這個區間就有課程,而且人超級多;下午、晚上很多人可能只開一堂在像五六點這樣的時間,再晚就沒有了,甚至沒開。

他們好像就是喜歡早上運動完後去上班、精神和狀態很好當作一天的開始,但台灣就恰恰相反,好像是下班、讓自己放鬆一下去運動的感覺。像我自己也是偏向下午傍晚在運動的人。

 

提前去美國適應時的Box

 

Q3:賽前與選手之間有什麼交流嗎?比賽單位有提供賽前的準備場地設備供選手使用嗎?

Ruei:賽前主辦方有辦一場晚宴,在一間餐廳宴請所有地方來的選手,包含CrossFit運動的創辦人等等一起交流,所以這時就會見到來自各地的選手、一起吃晚餐。

有提供訓練場地給選手任意使用,那比賽場地本身則是有限制選手和一位陪同教練可以進入,管制是很嚴格的。

 

活動晚宴現場

比賽期間見識到的

Q1:整個比賽的Event、場地等劃分方式為何?

Ruei:一天大概有兩到三個Event。場地上則是有分室外、室內、海域空間——包含游泳、划SUP(立式划槳)的。比賽的空間非常多而大,而且是會需要坐車去的距離。

 

活動室內場地

 

Q2:Ruei本身比了哪幾天?是第一個Event就直接排名嗎?

Ruei:我只有比第一天,因為我那一年整個比賽規則大改,之前的比賽通常就是你只要進入美國,就是從第一天比到最後一天,但我那年制度開始改成淘汰賽制,一直刪到最後的Event可能就只剩幾個人。

Event 1就直接要刷到剩下75個,等於76名之後的上百個人全部都直接淘汰回家,那我第一天的Event 1排名是大約102。

 

那年賽制改變確實有造成一些歷年來固定參加的優秀選手的不平,因為原本是可以從第一天參加到最後,卻變成只能參加第一天。而且其實Event 1刷掉了非常多真的是原本前幾強、甚至前三名的Top Athlete,但可能就因為第一場遇到弱項就被刷掉了。

而且對於很多人,像我們是從很遠的地方過去,但只比一天就沒了,所以就覺得比較可惜。

 

Q3:比賽當下狀態如何、有沒有因為身在異地、競爭激烈而緊張?

Ruei:說身在異地倒是還好,但比賽當下真的是滿緊張的。第一個是因為Event 1直接出現我最害怕的東西⋯⋯都說你愈害怕的東西愈會出現,真的不能不信邪,偏偏它就是出現在我最重要的一場比賽了。

第二個原因可能是因為你想到不是只有代表自己,是代表國家,和很多人的期望,而出現在這場上。所以當下想到的就是,會不會讓大家失望了,造成非常緊張。

 

Q4:其他選手實力在哪裡?有沒有注意到哪些國家,或什麼專項的選手有比較突出的表現?

Ruei:真的太多頂尖的選手了,能夠擠進CrossFit Games的人真的都是頂尖的,畢竟這真的是最高殿堂。

每個選手多少都有他擅長的項目,因為大部分都是專項,像是球類、體操、舉重退役的,或是本身就很突出、某項運動就特別好。所以也很難說真的哪個專項特別突出或容易取勝,因為CrossFit本身就是一個很全面性能力的運動。

 

來自各地的選手聽到訊號起跑出發--你找到Ruei了嗎?

 

Q5:比賽過程中,有什麼印象深刻的見聞嗎?

Ruei:選手的氣勢!

你可以真的很明顯感受到那些非常頂尖的、平常只能在IG上看到的選手——你會看到這種永遠排在前幾名的選手,他們在運動時,甚至平常就散發出來的氣勢。

另外最深刻的是選手的自律。你會注意到那些很頂尖、前幾強,最後勝出的那些——他們吃飯的部分,都是有自己準備的。比賽現場是有比較健康的飲食的攤販、餐廳或超商,但你會看到他們準備自己的餐盒。甚至連晚宴那時,他們都是帶著可能是營養師或總之是自己準備的便當在吃。相較下,在台灣或其他國家比賽時會看到的,大部分就都是去找餐廳,或是去超商找食物。

比賽後的反思

Q1:看到國外選手覺得自己不足在哪、未來可以怎麼調整?

Ruei:訓練的時間長短和比賽經驗可能都是不足的地方。

一方面運動年齡,他們可能是從小就運動到大。所以他們的運動年齡、身體素質都很好很足夠,加上一天可能是花好幾個小時在做訓練,甚至那可能就是他們的職業。

調整的話,就是要重視自己的弱項。像這次我的弱項就是徒手爬繩,對於上肢的挑戰難度就是很高,從美國一回來,我就是一直針對這個在做訓練、花了兩個多月在做上肢和實際爬繩,這樣不斷地交叉訓練。之後我教練也有安排一模一樣的項目重新再做一次測試,一方面是重新去面對它,不要真的逃避心魔;另外也是看看這一兩個月的練習,有沒有突破原本的自己。

 

Ruei的一千零一項--徒手爬繩

 

Q2:台灣的訓練環境和選手素質,有什麼明顯的優勢或劣勢嗎?

Ruei:選手素質差異的點可能是運動年齡,和整體運動大環境帶來的比賽經驗差異。

就像剛說的,國外選手可能是從小運動到大,不一定要是專項,但是給人感覺很明顯的是至少熱愛運動這點,是從小培育起來的,所以選手本身的運動年齡就很長。那CrossFit也可能是他們接觸很多種運動之後才碰到的,讓他們的整體更強化。

環境上國外的優勢就在於,讓他們有很足夠的比賽經驗。像跟台灣相較下其實國外的比賽明顯多很多、選擇很廣,能夠累積的經驗肯定是非常足夠的——這對選手來說其實是非常重要的東西。

 

Q3:回顧起來覺得比賽的氛圍如何?和台灣或其他國家參加過的有什麼差別?

Ruei:氛圍就像前面說的整個模式、場地非常大規模;然後全城鎮的人(可以想像是全台灣的人)都沈浸在這個盛事氛圍裡,那種熱衷程度真的感覺還滿棒的。

跟其他國家比賽的差別方面,主要就是制度。CrossFit Games的制度是真的很完善,規定、裁判等等都是經過非常專業審核認證的。

 

Q4:在比賽過程中或比賽後,有和其他選手有什麼互動,或有什麼有趣的事情嗎?

Ruei:我英文本身沒那麼好,所以比較遺憾沒辦法進行很好的互動交流。

除了這部分外,就是有去找很多頂尖選手拍照,平常你可能只能在IG或社群上看到但現在就在你眼前!特別的是,除了賽場規定的拍照規範外,好像也有規定選手在比賽期間不能拍,可能因為會影響他們的狀態——所以很多選手你找他拍的話可能會跟你說,現在不行,但等比賽結束後可以。

 

另外有趣的小插曲是,在比賽的時候很多選手會披著自己國家的旗子,或背著背包上面有別自己國旗等等。然後就有工作人員問我怎麼沒有帶,當時就有稍微跟他們提到一下政治的因素,他們可能也聽說過,總之就很貼心地說,其實你們不用擔心,我們都知道你是從台灣來的——在國外聽到這個真的還滿感動的。

 

頂尖選手合照

左:與Samantha Briggs 右:與Mathew Fraser

給予CrossFitter的鼓勵

CrossFit要接觸的訓練很多,真的是多到永遠都覺得少練了什麼的感覺。不過這也是CF好玩的地方,讓你擁有面對挑戰的能力。

要成為全面性的運動員,樣樣都要練的訓練方式下,常常會讓人感到很挫折,在不斷挑戰的狀態下,不只是身體還是心理上,時常會很煎熬,但能堅持下去就會是滿滿的成就感。

當然過程你需要不斷的面對自己的不足,對於CrossFitter來說,專項再強你只要有一個弱點那就是不足,而你的目標就是要把這個不足填補起來,甚至轉換成你的優勢。

『只有100%全力以赴的人,才能離開舒適圈,訓練生活都是如此。』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當巨人